為什么說噪聲是聽力健康的大敵
長期接觸一定強度的噪聲刺激可以導致耳蝸的慢性聲損傷,也稱噪聲性聾。在噪聲環境下長期工作,凡是與本職業有關,又稱職業性聾。噪聲除對聽覺器官損傷外,對全身各器官系統,如消化系統、內分泌系統、心血管系統均可產生一定的影響。
1、噪聲的來源
從物理角度上看,噪聲是一種在頻率和強度上毫無規律的隨機組合的聲音。從心理角度上看,是一種人們不喜歡、不需要、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。它可以是有規律,也可以是無規律,隨機組合的聲音,音樂是有規律的,但聲音過大、過強,或人們想休息時對這種不愿聽取的聲音就可稱為噪聲。比如有人十分喜歡搖滾樂,聽它是一種享受,而有人不喜歡這種音樂,它就是一種噪音刺激。噪聲分為機械性噪聲、空氣動力性噪聲、電磁性噪聲和間斷性噪聲。凡是能產生聲音的物體又都能產生噪聲,不同噪聲源可以產生不同強度的噪聲,同時出現又稱為混合性噪聲。噪聲性聾常見于高度噪聲環境中工作的人員,如艦艇輪機兵、坦克駕駛員、飛機場地勤人員、常戴耳機的電話員及無線工作者、鉚工、鍛工、紡織工等。
2、噪聲對機體的危害
(1)噪聲強度:強度越大造成聽力損失越重。
(2)高頻噪聲較低頻噪聲損害大。窄帶噪聲比寬帶噪聲損傷大。如300 Hz~600 Hz噪聲主要影響1 KHz及其周圍聽閾,600 Hz~1200 Hz主要影響1500 Hz左右聽閾,1200 Hz~2400 Hz主要影響3000 Hz左右聽閾,2400 Hz~4800 Hz噪聲主要影響4000 Hz聽閾。
(3)脈沖噪聲比穩態噪聲對聽覺損害大,與持續時間,強度有關。
(4)噪聲環境是慢性聲損傷最主要因素,與環境的隔聲,吸聲設施和對人耳的保護措施,噪聲源的距離密切相關,另外,與工人暴露噪聲環境時間、工種、年齡、性別、耳病情況、個體差異均有一定關系。
3、噪聲聾的癥狀
(1)耳鳴 常雙耳鳴、為高音調、耳鳴頻率與聽力損失頻率相近。
(2)聽力下降 緩慢進行性聽力下降,最初1~2年沒被發現,直至出現常將電視機聲開得很大,聽門鈴聲有困難才引起注意,有的甚至出現語言交流障礙,常聽不清別人講話,才意識到聽力有了障礙,此時聽力下降常較重,常為陡降型聽力曲線。
(3)可有前庭功能障礙,平衡失調,眩暈、走路搖擺、協調運動差。
(4)失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差、有時心慌、食欲減退,女性有月經不調等現象。
4、噪聲聾的檢查
(1)純音聽力檢查早期4000 Hz有“V”型下降。雙耳對稱性的,隨時間延長導致3000~6000Hz下降,晚期則所有頻率均下降,個別人呈島狀聽力損失。
(2)耳檢查鼓膜正常或內陷,光錐變小等。
(3)言語識別率下降,尤其對s、sh、ch等拼音組詞明顯感到聽取困難。
(4)客觀聽力檢查出現異常結果。
5、噪聲聾的治療
(1)脫離噪聲環境,改善噪聲條件,加強個人防護措施。
(2)使用血管擴張劑,改善內耳微循環。
(3)大劑量使用營養神經藥物,ATP 、 B族維生素等。
(4)可短期使用激素類藥物。
(5)慢性聲創傷已造成永久性損傷者需戴助聽器。
6 噪聲聾的預防
(1)控制噪聲來源
這是最積極最根本的辦法。在建筑廠房、安裝機器時就應采用各種隔音、防震、吸聲的措施,如噪聲車間與其他廠房隔開,中間種植樹木;車間的墻壁和天花板裝吸音材料;機器安裝密度宜稀散些;機器與地基之間,金屬表面與表面之間用適當的充填材料;管道噪聲用包扎法防聲、氣流噪聲可用消音器或擴大排氣孔等,使噪聲縮減到國家規定的防護標準(85~90 dB)以內。
(2)減少接觸時間
如在隔音室里進行工間休息,或減少每日、每周的接觸噪聲時間,也可降低發病率。還可根據實際情況輪換工種,亦可降低聽力損害。青少年使用隨身聽、MP3、MP4欣賞音樂時,注意不要把音量放得太大,聽的時間不要太長。
(3)耳部隔音
戴用耳塞、耳罩、隔音帽等防聲器材。一般在80 dB噪聲環境長期工作即應配用簡便耳塞;90 dB以上時,必須使用防護工具。簡便者可用棉花塞緊外耳道口,再涂抹凡士林,其隔音值可達30 dB。
(4)衛生監護
就業前應檢查聽力,患有感音神經性耳聾和噪聲敏感者,應避免在強噪聲環境工作。對接觸噪聲者,應定期檢查聽力,及時發現早期的聽力損傷,并給予妥善處理。
北京青戎隔音窗:sdssky.com